由林心如制片并主演的臺劇《華燈初上》,
話心師 · 第三話
這部劇宣傳從籌備到拍攝耗時4年,斥資2.5個億,演員名單陣容強大。林心如、楊祐寧、楊謹華、鳳小岳、張軒睿領銜主演,郭雪芙、鄭元暢、修杰楷等參演——隨便單拎出一個來都是一個臺劇主角。
懸疑加愛情的題材,吊足了觀眾的胃口。豆瓣開局8.0的高分讓人充滿期待。
Vol.
故事一開頭就拋出了本劇最大的懸念——一具穿著紅色高跟鞋的女尸出現,一個80年代的故事由此展開,讓人不斷猜測最后死者是誰,兇手又是誰。
隨后倒敘引出臺灣著名的“紅燈區”——以日本風情著稱的林森北路。在一家名為“光”的日式夜店里,老板羅雨儂(林心如飾)和蘇慶儀(楊瑾華飾)兩人是多年的好姐妹,也是這家夜店媽媽桑。
麾下的陪酒女們各有身份、各有經歷——青澀學生兼職、做過妓女進過牢房、年老色衰恨嫁……一群女人聚集在一起,各懷心事,有著自己的愛恨情仇。
但發現往下面看去,剝去懸疑的外殼,這個劇內核關于感情,關于女性成長的部分不僅單薄,簡直是狗血,最后也還是一部三流臺灣言情劇的情節。
林心如飾演媽媽桑羅雨儂,在出場鋪墊不久就被人間蒸發的編劇男友,以“太粘人”之類莫須有的理由甩掉了。
而另一媽媽桑女主蘇慶儀,出場時自信強大,氣場十足。
她安慰傷心的羅雨儂是被男友之前的鬼話迷惑了,霸氣地說:“男人都靠不住,還是錢比較可靠?!?。
本以為這會是一部精彩的大女主勵志劇,然而劇情就一路狗血。等到第一季結束直到阿蘇被殺,也沒有等到任何反轉。
閨蜜前腳被渣男分手,阿蘇后腳就毫不猶豫投入渣男懷抱,日日偷歡,完全忘了當初自己如何安慰閨蜜。
當羅玉儂被其他陪酒女暗中提點、知曉實情后,質問阿蘇為什么要奪人所愛。阿蘇則回答:“我只是撿你剩下的而已,我沒有錯?!?(拜托,撿剩下的也要撿個靠譜的好不好。)
果不其然,阿蘇沒多久便重蹈被拋棄的覆轍。
在渣男攤牌表示“原來你也不怎么樣、善妒愛控制,還不如羅玉儂”之后,經受不住打擊的阿蘇居然割腕自殺了……
那一幕,都讓人恍惚她是《一簾幽夢》女主角附體……難以相信一位掌舵夜店黑白通吃、久經情場左右逢源、自稱經歷大風大浪的媽媽桑,竟如此不堪一擊。
獲救后,心灰意冷的阿蘇草草把自己打發,要與日本客人遠走高飛,卻在臨行前一天被害——結尾揭示,紅高跟鞋女子就是她。樹敵眾多讓她的死因撲朔迷離。至此,本季也告一段落。
劇中俗套的橋段不勝枚舉。劇情讓每個女性都趨于扁平。其他陪酒女,要么為男人藏毒,要么為男人坐牢,要么為男人爭風吃醋,要么把后半生希望寄托于某個男客人身上……最后都統統只剩下一副空洞的戀愛腦。
本來是可以撐起全場的蘇慶儀,因為這些無厘頭的感情戲碼,變成了一個極其平庸毫無個性的人物——看不到什么強烈的愛恨,人生里似乎也沒有什么讓她執著的大事,如果不是飛來橫禍,很可能就遠嫁日本成為一個被人遺忘的酒店女郎。
而林心如這次的大膽突破也被限制了上限——40歲的她為了貼合了原型,沒有刻意修飾衰老的痕跡;其表現也是可圈可點,至少超越了瓊瑤時代只會睜著大眼睛淚眼汪汪的表演。
但劇本對人物刻畫的平庸,并未給她過多發揮演技的空間。
羅雨儂和原生家庭的矛盾、前夫帶給她的傷痛、她的坐牢經歷、明明都是可以深度挖掘刻畫人物的素材,卻都只是被編劇蜻蜓點水一筆帶過。
到頭來,林心如似乎還是那個溫和混沌、沒有棱角和強烈情感的女主角。
Vol.
這么多年來,臺灣電視劇的風格似乎并沒有發生什么根本性的轉變。從紅遍大江南北的瓊瑤劇,到以《流星花園》為代表的各種偶像劇。
如果說曾經的劇都有時代的局限性,那么近年來的臺劇,似乎也沒有什么讓人耳目一新的作品,女性意識依然非常淡薄,“愛情至上”似乎是從瓊瑤時代就開始奠定并且難以擺脫的臺劇基調。
《一簾幽夢》里那句經典臺詞“你只是失去一條腿,紫菱失去的卻是她的愛情!”放在當年似乎并不違和,而放在現在,大概所有人都會覺得幼稚得可笑。
《華燈初上》也許是想描摹一群癡男怨女錯位的感情,但似乎每個人的感情邏輯都真的停留在80年代。
不是不能歌頌愛情——比如是有一些故事題材,要來反應“風月場中女性也有真愛”的沖突感、來升華觀眾的心靈。但問題就在于本劇幾乎所有女人,都把不切實際的愛情幻想,投射在自己也知道隨時崩盤的渣男身上。就讓人感覺劇情開展的根基都立不住。
這些女性誠然是不幸的。
但不幸的原因,似乎與家庭社會背景無關——都是自己“作”出來、“蠢”出來的。
無論放在哪個時代背景與故事框架下,女人把一個只配發生短暫感情的男人,當成畢生追求的目標,其人生命運都必定是悲慘的吧。
Vol.
同樣是描摹媽媽桑,同樣是以夜店為背景,日劇《黑色皮革手冊》里的女性可是扛打多了。
這部是由日本泰斗級小說家松本清張創作的長篇小說改編而來,曾先后從1982到2017年7次被改編為連續劇,可見日本人有多么喜愛這個故事和題材。
女主元子本是一名卑微、受排擠的銀行臨時工,在背鍋被辭退、還不了父母留下的巨額債務陷入絕境后,她氣場大開決定重新做人。
在職期間,她曾憑著工作便利搜集了多年來銀行內部所有空帳假賬的人物名單。
元子靠著黑色皮革筆記本上記錄的種種灰色交易記錄,一個個報復了那些齷齪陰暗的男人,并勒索錢財。用所得開了夜總會,成了銀座最年輕的媽媽桑。
元子為什么愛錢,為什么對賺錢如此執迷,她童年遭遇的種種黑暗,她和男主角身份和命運的相似摩擦出的火花,讓一切都顯得順理成章。劇里的“惡女”形象如此鮮明又如此豐富——
她對金錢和事業的瘋狂渴望,為了達到目的的堅韌和毅力,對愛情的淡薄和節制,面對屈辱和危險時的不卑不亢。男人對她而言,只是她通往銀座那個最頂尖俱樂部的墊腳石而已。
在和一個昭和時代成長起來的女性對話時,對方諷刺元子只會拼命撈錢,根本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元子反問:“你覺得為男人奉獻自己,就是女人的幸福嗎?”
即使元子和自己喜歡的男人在一起,也絲毫不掩飾自己對于金錢和地位的向往,她直言自己不相信男人,而“只想成為金錢的主人”。
松本清張在他的原著小說里如是寫道:“女人若癡心愛上一個男人,始終無法忘懷,完全把自己奉獻給男人的時候,這個女人便即將走向滅亡之途。因為這樣一來,所有的算計和理性都將土崩瓦解,猶如走向絕命的深淵?!?/P>
小說家松本清張寫過無數這樣的“惡女”,她們有很多共同的特點:
生活在底層,對金錢的執迷,理性到近似冷酷,為了目的不擇手段。
和《華燈初上》里描摹的沒緣由的癡情女不一樣,生于1900年代初的松本清張,似乎更能把握女性骨子里的愛恨情仇。
他筆下的女性都如此有血有肉,如此豐富而又復雜。他體現出來的女性意識和社會關懷,也是完全超出他所處的時代。
Vol.
再看看2021年出品的《華燈初上》。這些理應最懂人情世故的媽媽桑們卻還像涉世未深的高中少女一樣,對一個花花公子愛得死去活來。
這部劇一直宣傳自己的亮點是如何還原了80年代臺灣日式酒店的風貌,宣傳道具和服裝如何的精致,卻沒有任何關于時代和社會的深層思考;宣傳自己的演員陣容如何強大,卻完全不談角色的塑造和各式人物的命運。
“我愛你,你不愛我,我愛他,他卻愛上另外一個人?!?/SPAN>這幾乎就是這部劇的全部的內容。
明明是一部圍繞女性群體的劇,明明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人生經歷,卻幾乎沒有一個人物被完整塑造并讓人印象深刻的。
不知道編劇到底是對媽媽桑這個職業有誤解,還是對女性有誤解。大概在編劇眼里女人無論哪個職業哪個年齡,只有戀愛腦才會有觀眾喜愛吧。
林心如在接受專訪時,談到她對這部劇的理解是:“哪個女人的人生里沒有遇到過幾個渣男,要正確分辨渣男,就只能試了才知道。在感情的路上,問題不是遇見渣男,而是遇到渣男后,你有沒有因此茁壯,變得更加勇敢?!?/P>
看到這里,簡直讓人笑出聲來,也許這就是這部劇用心良苦的神邏輯?——渣男才是讓女性成長的動力啊……突然有點期待續集了,想看看媽媽桑到底能如何靠渣男成長的。
作者 大鳥kiki
編輯 小鳥k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