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簽:
心慌心悸強迫順其自然調整 |
分類: 強迫 |
基偉:我想請教您些問題,有個問題困擾了我幾個月,老是在思考如何解決它。
起因是這樣的的,這件事也是一直困擾我的問題很久了。就是有一種好像心悸,心慌的感覺一直在困擾我。這種現象有消失過,但是好像一想起有這種情況,心悸的感覺就必定出現,然后就不斷的想方法去解決他,結果越想越亂,出現胸悶等感覺,感覺非常不輕松,這種情況高中已經出現,具體怎樣出現我已經忘記了,之后過一段時間,或者一年,或者幾年,都出現這種狀況,然后不斷的想辦法去解決它。在得出一個結論之后,心情平靜了,也就沒事了。
可是一旦在做什么東西,或者想什么的時候,心慌又出現,然后又要陷入一段混亂,或長或久,總是思考得非常痛苦,非常專注的去想解決。期間想了無數個方法,好像解決了,心情輕松了一陣子,然后感覺心里不舒服又開始想辦法,如此不斷的循環,感覺總走不出來,之后平靜了幾年,是因為我以為找到了一個辦法。就是每當出現這種感覺,就告訴自己這是神經的一種表現,不關心理事情不用思考過多,不去搞它思考它慢慢就神經系統就會恢復平常。然后心情就非常放松了,也不在意這個了,心情也慢慢放松了。
可是幾個月前,再出現這個問題的時候,我突然想為什么一想這個就好像所有問題就解決了?是不是心理出現了其他問題,聯想起以前的經歷,就思考是不是從另外角度也可以解決這種狀況?這種心慌出現是什么問題所致?我以后出現這種問題,是否還是想那句話,就可以心平氣和?總覺得就一個教條可以解決我所有的問題,然后不斷的想其他方法去解決我這種狀況,又陷入了混亂,然后胡思亂想。
不過也可能同這段時間壓力比較大所致,因為過十幾天就是公務員入職的時間,而為了考這個公務員我已經呆家里大概一年,當幾個月前知道考上沒問題后,好像問題就出現了。出現了這個現象又跟以前的狀況聯想以前,感覺很不舒服,老想在報道前解決這個混亂,進入新生活,然后整天在想如何解決。同時出現了這個煩惱,感覺跟以前的狀態不一樣,老是想恢復以前的心理狀態。對于這個東西,我感覺就是一個召喚我混亂的號召,一旦出現,感覺是可以解決,但是要混亂好久。
出現的這些東西,感覺很多感覺都不正常。例如打電話會感覺到慌亂,手腳好像感覺不靈活,這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而且感覺不像自己了,老是遵守所謂的方法,一旦想到什么方法感覺好像心情輕松點,都去遵守,然后老惦記這種方法,老想起他告訴自己要怎么怎么做,感覺很不舒服。但是很奇怪的是,我一旦要求自己恢復自己做人的感覺(不知道這樣表述是否正確,就是一個感覺舒服熟悉的感覺),就覺得什么問題,什么心理問題都不用想,就是做熟悉的自己一樣。但是心依然不舒服,一樣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奇怪感覺,所以又考慮這樣那樣的方法去解決,如此循環感覺很混亂。
但是我覺得我自已一樣好的就是,想歸想,睡眠依然沒問題,該開心,該玩的一樣不少,跟平常表現也一樣,只是好像惹上了這個問題,感覺又陷入漩渦。平時感覺好像很舒服了,什么都忘記了,又會讓自己會想起用了什么方法解決,一旦想起了這個方法,又開始痛苦了。我也覺得都是外來的什么刺激,例如我受過的一些挫折,我都可以非常坦然的面對,特別是在面對一些非常重大的打擊,我都覺得沒什么,依然非常平和的過來,同時達到了一個非常好的前途。只是很不明白,我對我的心理素質感覺還是非常良好的,就是在這個問題上,感覺老是轉不出來。請楊老師,幫我解解疑惑,非常感謝!
楊永龍:嗯,你在前面所想到的“這是神經的一種表現”是很正確的。既然是神經的一種表現,那么你說大腦與心臟的運行之間是不是有一套屬于它自身的運行程序呢?
基偉:是的。但我覺得用這個方法,可以拋開這個煩惱,又想到以后老了呢,幾十年的時間都是用這個想法么?是不是還是有其他的方法可以解決,然后就不斷的想了。
楊永龍:既然是有屬于它自身的一套運行的程序,這套程序是不是有著它自身的運行規律呢?
基偉:嗯,是的。
楊永龍:既然是有其自身運行規律的東西,那你說我們能人為控制嗎?
基偉:那為什么一想起會心慌,就立刻心慌,好像這個是一個心理障礙或者問題?這個可以人為解決么?
楊永龍:是啊,你一想起心慌,是不是就帶著怕的心理呢?
基偉:是啊,怕又出現以前出現的混亂,怕跟之前的心理狀態不同。
楊永龍:在怕的心理作用之下,我們自然就會出現緊張焦慮,在緊張焦慮的情緒之下引發心悸,也就不足為奇了。
基偉:包括出現各種奇怪的心理感覺?例如打電話,就感覺不安,跟人談話也感覺狀態不一樣?感覺自己經常在調節,好像在鋪墊一大堆東西,然后這個感覺依然出現,就不斷的想辦法去跳出這個混亂,請問楊老師,我應該如何去做?我一想到如何去做,也痛苦,好像不解決,也心也不舒服。不知道如何怎么辦?
楊永龍:前面我們說了大腦與心臟之間是有一套屬于它們自身的運行的自然規律的。
基偉:這些是不受人的意志控制?
楊永龍:既然是有其自身運行規律的,這就是我們根本不能人為控制的。這就像太陽的運行規律一樣,從早晨運行到中午,再從中午運行到下午的太陽落山一樣,它的熱度光照度等等是不一樣的,你說我們能控制得了它發光發熱的的這個運行程序嗎?
基偉:不能。
楊永龍:那你說我們所能做的是什么呢?
基偉:是不是說出現所謂的心慌,和所謂的奇怪的感覺,都是不可控的?也無法避免的么?
楊永龍:是啊!
基偉:可是,這些現象的出現好像就是自己引起的啊!
楊永龍:我們人的身上有非常多的自然規律性的東西,就如你所的心慌、感覺不自在以及各種亂七八糟的無聊的、荒誕的、骯臟的、恐懼的念頭等等,都是必然會出現的。這是非常正常的心理現象,它們是我們不能人為控制的。
基偉:那我有個疑惑是沒有往這方面想的時候,感覺一切都沒事,一旦想了就好像就完全出現了呢?是我放大了?我需要做什么避免這種放大,或者關注的心理么?
楊永龍:是啊,你往這個方面去想了,就等于干擾了它的自身運行程序,這樣一來你自然就會受其干擾和搗亂了。
基偉:聽您這么解說,我心寬了很多,我隱約也知道是這個道理,但經過專家的解析更加肯定了我的想法。那我這種情況嚴重么?不斷的想了四個多月,會造成什么心理疾病的出現么?
楊永龍:你不去管它,也不去理睬它,你去做你自己當下所要做的事兒了,那么它就回到了自身運行的規律之上去了,自然它也就不會再來打擾和搗亂我們了。我是義務做心理疏導的,所以對你的問題實話實說就像是受了點風,引起閉塞或流清鼻涕一樣,沒有什么大的問題。
基偉:我也嘗試您所說的方法,只是還是不斷的去驗證是否有效,結果還是感覺混亂,是我還沒真正做到這個?有時候,感覺又好像刻意去做,去避免一樣,所以很困擾。我看過老師的博客,感覺很專業啊,也能解答我很多的困惑。嘗試聯系一下老師,能得到老師的解惑,非常感激。
楊永龍:是啊,你這還是在關注、探究和辯論,還是在干擾它自身的運行規律。
基偉:那要如何做才好呢?我老是提醒自己所謂的方法,感覺這個方法好用對路就不斷提醒自己,這是強迫思維么?如果我要求自己做自己熟悉的感覺,就好像一切問題都不用想了,這是一種錯覺?
楊永龍:對于你的這個問題的解決,在心慌或心悸的時候做一下深呼吸,然后把心思和注意力投入到自己當下做作的事情的實際行動去。
基偉:嗯,感覺自己進入混亂狀態,也可以這樣做嗎?
楊永龍:是的,就這樣去做。只要你真的投入到做事的行動中去了,它們就不知不覺地消失了。
基偉:老師,像心慌,胸悶,思維的一種混亂,這些都不能用意志去解決的吧?那么心理調節是怎樣的呢,是不是是想明白一樣東西就不會再想了?我一直有一個感覺,就是想得明白想得心寬松,輕松就是解決了問題,然后就一直在想。是不是這個是一個認識的誤區?心理調節不是想明白想通么?
楊永龍:其實心理調節就是認識了解和發現各種有規律性的東西,讓我們接納接受和遵循有規律性的東西的規律,讓它們按其自身的規律運行,當規律性的東西按其自身運行的規律運行了,那么我們的心理調節的任務也就完成了。
基偉:也就是說,我現在的狀況,就是按照您說的方向去做,就慢慢會沒事了吧?沒必要深究那么多?嗯,明白,那么老師您怎么評價,我之前出現的混亂,好像解決了平靜了一陣,然后又混亂,可以平靜很久。平靜的時候是我沒有違背規律,但是誤以為是解決了什么的心理問題?這就給我一個錯覺,就是好像解決了一個心理問題就沒事了,然后就窮究所謂的解決問題的方法,然后又陷入混亂?其實平靜就是您所說的遵循規律,所帶來的效果吧?
楊永龍:只要你清楚明白這些情緒和感覺的正常性,讓它們按自身的運行規律去運行,你投入行動做當下所做的事情了,就是像所有的健康人一樣去生活,這樣一直堅持下去,那么你的問題肯定會得到較好的解決了。
基偉:也就是說不要非要弄個解決方法出來,去解決這個所謂心理問題,該干啥就干啥就行了?
楊永龍:你開始混亂了,就說明你又開始了關注、探究和辯論有規律性的事物的運行了,也就是干擾了其運行的自然程序了,必然你的問題也就出現了。
基偉:我明白了,其實您所說的,我應該可以做到。我感覺所謂的痛苦,其實我也不太在乎的,只是進入了思維的誤區。
楊永龍:你平靜的時候,就說明你把有規律性運行的事物的規律交給了它本身,它按其自身的運行規律運行了,自然你也就平靜輕松也愉悅起來了。
基偉:嗯,老師您給出了順其自然的最好解析,我也知道順其自然,其實只是一個詞而已。
楊永龍:順其自然就是順著日常生活做事的程序走。
基偉:那老師,請您告訴我,我的這些問題,就是沒有必要去尋求一個所謂的解決之道的吧?不是按照解答方程式的方法,解出答案就好?順著日常生活做事的程序走,一切都迎刃而解吧?
楊永龍:對,你認識的很好。其實在我做心理疏導的三十年之中,遇到的你這樣的類似的問題太多了,只要是當事人按我說的做作的,他們都解決了自己的問題。
基偉:嗯,我也是幸運能夠遇到老師,解答了我很多疑惑,要不我就老是想是什么心理問題,不斷的去窮究。
楊永龍:如果遇到自己想且非要想下去的時候,我們就在手腕上戴一個橡皮筋,拉開橡皮筋用力地彈擊自己的手腕,打斷其想下去,然后立即投入自己此時此刻所做的事兒的行動之中去。
基偉:嗯,好的,我知道了。想東西這些也是不可控的嗎?那我想明白一樣道理,然后達到解決心理問題的效果,然后就不會出現所謂的狀態,這樣的思路正確么?還是說這樣本來就違背了本來神經方面的規律?
楊永龍:你說得沒錯,認識得很好。
基偉:非常感謝老師的解惑,我想困擾我一直以來的疑惑都找到了解決方法。其實歸根到底就是我刻意了。
楊永龍:對,你認識得非常好說得很正確。
基偉:回想起來確實是這么一回事,能跟老師您交談,真的非常幸運。謝謝您啊,老師像引路人一樣,這個感激的心情是無法用語言表達的。
楊永龍:不客氣,你的開心快樂和陽光,也是我的開心快樂和陽光哦!
基偉:以后希望還能請教老師您,只能繼續說感謝。
楊老師,您好!感謝您的指導,經過您的指導,我基本感覺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我的體會是,明白了不在乎那么多,那些都是不可人為控制的,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做一個健康人應該做的事情。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去做,不但要明白道理,還得有具體的行動,有具體的行動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難的?,F在具體感覺跟平靜的時候一樣了,相信堅持這樣下去應該沒什么問題了。不過還是在關心是否有效果,還是沒有具體放得開吧?
我還是有幾個疑惑想請教老師。1,是遇到其他問題,例如壓力大,例如情緒不好,心情不好是否都可以用這個方法解決,還是要區別對待?2,回想心路歷程,我發現我很少注意到自己的心情和情緒,像心情這樣的詞語,幾乎沒有想到過。這是我意識的壓抑,還是心智的不成熟的表現?這樣是否會導致負面情緒的累積?3,我發現有時候做一件事情,一定做到有結果才心松。這樣的習慣需要改變么?非常感謝老師。
楊永龍:你的第一個問題,需要的就是對情緒不管不顧不理不睬不關注不探究的堅持用實際行動做自己此時此刻所做的事兒,并盡最大的努力把所做的事情做好,這樣我們就在做的過程之中或的充實和精彩了
基偉:嗯,我明白了。
楊永龍: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活自己的此時此刻的,也是用實際行動做此時此刻所做的事兒的,所以一般來說就不可能專門去注意到心情和情緒,所以你的第二個問題是你所想象出來擾亂自己的。
基偉:哦,呵呵,豁然開朗,就是說一般健康的人都是做自己這個時候需要做的事情,感覺自己有問題的人才去關注這個問題吧?那么,像要樂觀,開心去看問題,擔心憂慮的時候開導一下,這些方法有必要的么?像別人常說的發泄什么的,這些東西要怎么應用呢?
楊永龍:發泄或宣泄是有了負面情緒的時候所要做的,負面情緒從入口進來了,那么我們就需要通過發泄或宣泄將其排除出去
基偉:也就是說,我不需要聯想太多,到時候會自然感覺到,自然會處理的吧?當下要注意的問題就是,做好日常要做的事情,不在乎理會太多,也不在意是否有效果,更不必要去探究什么解決方法,就好了,是這樣的吧
楊永龍:是的,你認識的很好。你做一件事情是堅韌頑強、按部就班的盡自己最大努力的低頭耕耘,這應該是良好的習慣,需要繼續保持和發揚
基偉:感謝老師,因為即將要報到的工作是警察,想到警察壓力會比較大,最近又出現了所謂的混亂,感覺壓力太大,擔心出現這個混亂,一個是心情不好,一個是擔心這樣的狀態做這個工作是否能勝任,我想是這樣的憂慮導致我心理失衡了。
楊永龍:其實任何事情只要我們投入進去做了,那么就是很簡單的。所以你現在的情況是自己無限的想象出來的問題或壓力自己嚇唬自己的。有句話叫做“車到山前必有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以活人任何時候都活此時此刻的當下。
基偉:嗯,是啊,不過開始的時候,我是沒有意識到,老是想辦法調出這個狀態,老是在各種方法調整自己中度過。
楊永龍:只有把當下的事當下的人活好了,那么我們一生的事一生的人也就活好了。
基偉:嗯,是啊,我以前都看過,有個哲學家說過,人生就像火車,過去的不必想,未來的想來也沒用,就是活在當下就好。遇到事情我一直這樣告訴自己,可是遇到這種情況就混亂了,我覺得就是幾十年都沒有解決的困擾導致反復。
楊永龍:是啊,你是告訴自己如何如何,而不是投入日常生活的實際做事之中堅定地把此時此刻所要做的做好。
基偉:嗯,老師的教導,不但解決了我的疑惑,還讓我明白簡單的幸福是怎樣的。太感謝了,多謝老師的指導,我想我應該可以消去顧慮,帶著愉快的心情去開始新生活了。非常感謝!
楊老師,您好!我現在還有點困惑。這幾天一直在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開始的時候還是比較不適應,慢慢的也沒想那么多了。但是感覺心理很不舒服,好像有東西堵著一樣。過渡期是這樣的么?有時候想一想,告訴自己沒啥事情,不太在意就好,心里就好像寬松很多,就禁不住又去想各種讓心理寬松的想法,好像又陷入混亂狀態。
這個是一個矛盾么?還是說自我心理的暗示過多也是不好的?專注于日常生活,把每件事情做好,但我有時候也困惑搞到自己不敢去想過多,好像好矛盾啊~~還是說我現在還是過于關注這件事?有時候我想,這些事情還真是稀松平常,不值得自己那么去大費周章,可是感覺歸感覺,有時候還是情不自禁的陷入大費周章中去。專心現在所做的事情,但是感覺比較堵得慌,精神又有點緊張,心理不舒服,放開自己去想這件事,心理又感覺很舒服,這個矛盾怎么處理?感謝老師
楊永龍:你記得我給你所說過的“當然也許剛開始的時候,那些困惑感受仍舊讓你感到痛苦,但只要你相信它們是遲早會自然地消失的,并努力地去做好現實生活中你該去做的事情。那么那些困惑你的感受就會在你認真做事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消失了”的話嗎?情緒和感覺是有其自身的一套運行程序的,我們對其不管不顧不理睬不關注不探究,就等于把它的運行程序交給了它自己。
基偉:嗯,記得,跟您聊天的記錄我反復看了幾次。
楊永龍:無論你暗示也好,想也罷,這都是在關注探究著它,也就是在干涉和干擾它的運行程序。
基偉:這樣做,感覺心理就舒服,容易讓我妥協。不過想想也是,就是以前平靜的時候,是想干啥就去干啥,也沒有考慮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反倒關注了就開始想搞到心理舒服了,問題解決了,專門去搞這個。
楊永龍:只有你徹底的不去管它,該干什么就干什么去,無論是雜念還是感覺根本不去理睬它,這樣一直堅持順著生活的程序做自己該做的事,那么你的問題也就不成其問題了。
基偉:嗯,明白,這幾天感覺真的慢慢走出來了,其實老師一直在告訴我這個道理,只是真的理解,還是要慢慢體會。有時候跟整天跟朋友說這個說明我還是很關心這個吧?有時候,跟朋友們相處看到他們好像都沒啥問題,自己各方面都順利,經過努力也有了個很好的前途,出現這個東西,心里很不是滋味。
楊永龍:是啊,我曾經疏導過一個跟你的問題類似的大四的同學,當時他跟你的情況有點相同,我已這都在引導著他按日常生活的程序走,把當前的事兒堅持用心做好,結果他總是反反復復,到了他應聘找工作的時候,他每天都為投簡歷、準備面試資料、去面試等等事情,用他的話說就是“有事忙得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三個月過去了,他的工作找到了,他的心理上的那個問題也奇跡般的消失了
基偉:有時候感覺,這些真不是什么問題,只是出現這個又讓人手足無措,我需要的是耐心以及堅定這個方法吧?
楊永龍:這個時候他說自己真正明白了我所講的“順其自然為當所為”的行動。
基偉:也就是說跟我這段時間可能太閑,無所事事有關吧?之前忙于考試,各種事情忙完,所有東西都定下來,就開始了。
楊永龍:也明白了根本不管它(雜念和情緒以及感受),該做什么就去做什么的意思所在。
基偉:我覺得有時候,想東西也是做,比如跟朋友聊天,比如出去玩,困惑的是那么這個時候要如何區別?就是放開心去做,去玩,想什么歸他自己想,不去繼續他就行了,繼續做自己的事情就行了?嗯,我明白了(希望真的是明白有時候還真懷疑自己),有時候看到朋友們都那么開心,他們是沒有這方面的困惑,或者是有他們自動忽略了吧?這些東西是一般人都有的?
楊永龍:是啊,該玩就投入到玩的行動之中去,為開心想方設法的玩好,該聊天就順著所聊的內容往下走把天聊好,該打籃球就把心思放到運球傳球投籃的行動之上去。一句話就是立即把自己的注意力以及行動放在客觀現實中的此時此刻之上,根本不管雜念情緒以及感受,只管盡最大的努力把該做的事情做好。
基偉:其實我還是比較愛想的人,例如您告訴我的把東西做好,我也會在想,做好事情,是不是就把自己一些缺點去掉?例如做事情的時候有些缺點,有些小心眼等等,好像又改變了自己。我也不明白為什么有這些想法。
楊永龍:是啊,有想法和念頭是正常的,我們并不是跟著想法和念頭繼續走下去,而是讓想法和念頭在那兒存在著,帶著它對其不管不顧不理不睬不關注不探究的立即投入自己此時此刻所做的以及該做的事情的行動之中去。只有堅定的按我說的去做,那么才能走出來!如果抱著試試看的思想,是很難走出來的。
基偉:嗯,我知道了,我覺得我還是需要一定的耐心,也不必要抱著工作報道的時候一定把問題解決的想法,也不必要在意這樣做了是否有效果,就是這樣做這么簡單,慢慢的細水長流的就可以了吧?打攪老師您了。楊老師,您好。多謝您的教導。我學到了很多,您之前說的我是想象問題以及想報道前解決的心理,導致一直糾結這些那些有的無的。我想如其這樣不如投入到生活當中去,要想象擔憂不如想象一下未來美好的生活。這樣,我覺得什么都不是問題了。感謝您的指導,明天我就要去報道了,如果感覺還是不太妥,只要堅持您的方法,一切問題都迎刃而解吧。
楊永龍:“我想如其這樣不如投入到生活當中去,要想象擔憂不如想象一下未來美好的生活?!边@就很好,走進現實生活,不論與此時此刻無關的是什么,你都不用去管,該工作就去工作,該學習就去學習,該人際交往就去人際交往,該玩就玩,該休息就休息,該聽音樂就聽音樂,該逛街就逛街,該聊天就聊天等等,就是像健康人一樣去生活。
基偉:是啊,只是有時候做該做的事情,感覺非常奇怪,人感覺有點茫然,感覺精神有點緊張,亂七八糟的,然后禁不住又想要去想這個問題如何解決。。。遇到這些情況,只是做自己做的東西,不去理會就好?請問老師,出現這些感覺,是心理的感覺,還是神經系統的一個調適?
楊永龍:我們知道在這個世界之上的所有人都具有對未知事物的恐懼心理,這是因為我們在做這件事情的時候,不能到自己能不能做好,也不知道別人怎么看我們的做事,所以就會產生謹小慎微、過分認真對待的心理和行為。這種心理和行為是由于我們對那些未知的、自己不能控制的事物所產生的緊張和焦慮,其實也是對未知的、不確定的事物時產生的一種自我保護性的身心反應,所以它是非常正常的一種心理表現。
基偉:嗯,我明白了,明天要去報道了,有時間再向老師您匯報和請教,感謝您,祝老師身體健康,工作順利。
- (2009-06-11 05:51:14)
- (2009-01-12 08:08:49)
- (2008-12-31 07:57:37)
- (2008-11-28 14:50:01)
- (2008-11-23 08:26:31)
- (2008-08-03 07:03:53)
- (2008-06-08 06:30:26)
- (2007-12-10 06:56:16)
- (2007-11-23 08:10:26)
- (2007-09-17 07:19:55)